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七章 极致

    赵连和有一项绝活,叫“斩马刀”,何谓“斩马刀”呢?就是赵连和独创的一种刀法表演形式,由两人上台,其中一人在鼻子尖上涂上白灰,另一人手持大刀斩去,白灰恰好被切掉,而鼻子毫发无损。

    每次精武体育会有庆祝活动,赵连和常常拿它作为压轴节目,尽管已经表演过很多次,但依然每次都能招来满堂喝彩。

    要问赵连和这门绝学师从何处,大家肯定听说过大刀王五的名号,没错,这正是他在得到王五的指点后,又结合自身所学所创造出来的绝学,连大刀王五本人都做不到。

    不过,赵连和功夫虽高,但江湖辈有人才出,能雄踞精武体育会总教练30年之久,更重要的还是他那一身侠肝义胆。

    习武之人历来都崇尚武德,而赵连和就是把这份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担任总教练期间,赵连和先后多次向当地的学校捐献钱物,在他的号召下,一大批弟子也先后加入了公益队伍,合计共捐赠了近1000块银元。

    要知道,那时候一个公务员的工资,才只有三五块银元。

    除了这副菩萨心肠,赵连和还很有大侠风范,经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有一次,赵连和在大街上碰见一个小日子人在欺负一个女子,赵连和二话不说,上去就抓住了那个小日子人的手。

    这个小日子人也算有点来头,名叫藤田,是当时驻沪日军里非常能打的摔跤手。

    当然,在赵连和面前,藤田只是一个菜鸟而已。藤田一开始还很嚣张,想跟赵连和动手,结果赵连和手上一用力,藤田的胳膊就“咔嚓”一声断了,疼得躺在地上直打滚。

    在电影《精武英雄》里面,李联杰饰演的陈真最后跟小日子“杀人机器”生死相搏,这个小日子人就叫藤田刚,应该就是取材于赵连和教训藤田的故事吧。

    当然,电影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眼花缭乱的动作,都是表演出来的,真正的高手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招式,往往都是一招制敌、一击致命。

    淞沪会战后,魔都沦陷,精武体育会也落入了低潮期,但赵连和始终没有离开,一直固守在精武体育会,很多人都说:“只要赵连和一天不走,精武体育会就一天不会倒。”

    1946年,赵连和在精武体育会病逝,享年62岁。

    原时空的《霍元甲》电影的文戏很简陋,就似乎只剩下“说教”,就像是一场毫无节制的道德拷问,故事本身非常单一,前后都是讲打擂台,从好勇斗狠讲到自强不息,从你死我活讲到以德服人,没有有合理故事情节和令人信服的启承转合。

    影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霍元甲好勇斗狠的擂台阶段,其次是在山村和月慈共度的休憩阶段,最后是以德服人的宗师阶段。

    按理说,重点应落在后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上,不然起码也该是平均用力。导演却在第一阶段投入过多笔墨,造成影片头重脚轻。

    到了第三阶段,霍元甲知道为国家为民族争光了,明白“以武会友”了,本该大书特书,可导演却非常吝啬———主角匆忙地遇了害。

    一点格斗、一点复仇、一点江湖义气、一点田园牧歌,再加上一丁点儿失明的女人,放到坩埚里搅和搅和,就成了电影《霍元甲》。

    林睿既然要拍摄霍元甲的电影,自然需要扬长避短了,他尽可能的弥补了原作的缺憾,让电影变得更好一些。

    李联杰忙着拍电影的时候,甄子弹也没有闲着,他被林睿安排出演电影《目中无人》的男主角。

    深夜,雨丝清澈浓重,鼓声低沉紧凑,危机四伏。

    没错,是杀人的夜。

    一位赢了钱的盲人,被赌坊的杀手半路截了下来。

    以为那是他的末路?错!

    盲人虽盲,却能“听风识人”。

    敌人出刀,他出伞。

    敌人索命,他断骨。

    敌人拼尽全力强攻,他却在分秒速之间不费吹灰之力,以点滴手腕力量,掀翻八尺大汉。

    盲人“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高超技艺,打出了豪迈之气,打出了绝美之意,还有江湖浩荡。

    这是《目中无人》的第一场打戏,干净利落、拳拳到肉、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传统武侠片的故事并不复杂,《目中无人》也不例外。

    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

    “安史之乱”后,盛唐迅速衰落。

    七年之后,叛乱虽然结束,但礼法殆尽,繁华不复。

    经历过战火的国家,满目疮痍只是表象,最严重的是秩序的混乱和黑暗。

    赌坊里,庄家明目张胆地出老千。

    名门贵族可以一手遮天,官府有证据都不敢抓。

    而平民百姓,除了小心翼翼,就只有屈打成招。

    男主成瞎子,是大理寺登记在册的捉刀人。

    电影中解释,因为世道动荡,各州县设天下悬赏,请江湖人士代缉法外之徒。

    简而言之,捉刀人就是:捉刀办事,用命换钱。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上捉拿案犯的向来只有朝廷中人,这种角色大致借鉴于好莱坞西部片的“赏金猎人”。

    成瞎子这次是捉了朝廷重犯,去凉城领赏的。

    路上,成瞎子路过酒家,酒太香了,就在那里暂歇。

    没想到,今天是酒家女倪燕大喜的日子。

    酒不卖。

    但倪燕大方热情,直接邀请成瞎子,进来免费喝一杯。

    新郎官和乡亲们都来了,大家吃肉喝酒、载歌载舞,一片欢乐祥和。

    但倪燕哥哥的到来,却让在场的乡亲们,瑟瑟发抖。

    原来,哥哥,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棍。

    乡亲们又怕又恨,纷纷离场。

    只有成瞎子,技高人胆大,继续留下来喝酒。

    最后喝到大醉,靠在老伙计(马)的身上睡着了。

    但一觉醒来,婚礼变葬礼。

    院里,哥哥和新郎官已经断了气。

    屋里,倪燕虽然活着,却已经被凌辱,只因命硬幸免于难。

    倪燕想找官府要一个公道,但最后自己却成了犯人,官家的解释是:

    夫君被大哥杀害,倪燕手刃兄长。

    那晚究竟发生了什么?谁是这场灭门案的真凶?

    原本不想插手的成瞎子,是如何一步步被卷入这场势力庞大的暗黑纷争中的?

    原时空的《目中无人》为什么能出圈?因为它足够纯粹。

    在打戏上,虽然也有一些慢动作和后期合成特效。

    但在速度和动作设计上,回归了“真刀实枪,拳拳到肉”的打法。

    一双错骨手,一把听风刀,一招楼兰斩。

    三秒杀一圈,充分发挥了主演谢秒的个人优势。

    观众完全会因为打斗场面在盛夏汗毛竖起,感受到那种怼到肉里的疼。

    而且,“侠客”的刀指向谁,从来不问原因,他咬定的事情,就是要做到底。

    在“礼法殆尽”的背景下,用拳头解决一切,以暴制暴的“冲动”和“惨烈”是武侠片打戏中最大的爽点。

    在剧情上,它脉络清晰,没有太多利益权衡和情感纠葛。

    成瞎子为倪燕复仇,没有金钱和色诱,已经为她得罪了官府的成瞎子,甚至不知道倪燕长什么样子。

    成瞎子行走江湖多年,曾是东山狼突营成乙,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瘟神。

    是看到各种重器与酷刑时,都见怪不怪的冷面人。

    他见过太多不平事,经历过太多生死瞬间,早就打定主意远离朝堂是非,给自己留一条活命。

    但活命的成瞎子不再是成乙,顶多是浑水摸鱼领工钱的某某某。

    普普通通酒家女,如何点亮了他心中“侠”的精神?

    第一次出手,是因为倪燕请瞎子喝了好酒。

    古诗里讲,酒逢知己千杯少。

    电影《东邪西毒》中也有经典台词:你知道喝酒与喝水的区别吗?酒越喝越暖,水越饮越寒。

    行走江湖的侠者,可以没有同伴,可以忍饥挨饿,但从来不能缺酒。

    这也是为什么倪燕全家惨遭灭门,还被诬陷是凶手时,成瞎子会对她有特别的牵挂。

    而之后的打戏,几次用上了“酒”这个道具,也分明是在用一种隐蔽的方式深化“酒”对侠客的意义。

    死人坊里,空间狭长,物品过多,而敌人速度极快,来无影去无踪。

    成瞎子趁机含上一口酒,等他袭来之时喷上,方能“以味定位”。

    雪地决战时,成瞎子直接横切酒壶,待酒水四溅时,拔刀擦火,向敌人扫射,方能以一敌十。

    (雪花、酒、火,绝美)

    第二次出手,不是因为倪燕被关在死人坊放血。

    而是因为她用颤抖的声音告诉瞎子:他们逼我,承认我没做过的事情。

    江湖侠义,快意恩仇。

    最核心的,就是自由的精神和道义,而“逼”这个字,是对侠客最大的冒犯。

    可能有观众也注意到了,在这场戏中,也就是电影进行到了40分钟之后,成瞎子才第一次拔刀。

    而拔刀,才是成瞎子人生的又一个分水岭,他不想再做瞎子了,他要睁眼看世界。

    在人物塑造上,主角人物也足够简单。

    成瞎子没有亲人,只有一位红颜知己琴娘和一匹马。

    他活着的唯一目的,攒钱治眼,虽然他也知道那是琴娘的谎言,但有活着的理由就还能活下去。

    他杀人无数,看尽世态炎凉,心底却有着最简单的善。

    悬赏的犯人,本可以直接提头,但成瞎子舍不得杀。

    第一场打戏,成瞎子说完“天黑路险,雨夜好杀人”之后,没有拿起刀,而是选择放下刀。

    面对普通的官家和老百姓,瞎子大多使用的是分筋错骨手,不为自己留麻烦,也没有伤及性命。

    为倪燕复仇,没有权钱交易,更没有情感美色诱惑,完全是因为她的“酒”与“迫”,唤醒了他曾经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之后,必然不计后果,为她复仇。

    大侠者,有大简大善。

    男主谢秒,童星出身,虽然名气没有释小龙大,但也在九十年代初,与李联杰、周润发、吴孟达有过合作,基本功绝对过硬,而这次的成瞎子一角,处处透着沉稳、老辣。

    (现在的谢秒可以称得上是新一代打星,曾在《大汉十三将》《辛弃疾1162》等多部古装作品中有不错的表现,称得上是网络电影领域的头部演员)

    制片人魏君子是专业的武侠片研究者,曾与许可合作了2017版《奇门遁甲》以及2020版《奇门遁甲》。

    在接受央视点名表扬的时候,他特意强调,在武侠片不那么受欢迎的市场,如何用低成本取得高品质。

    最后,不得不提的,编剧兼导演杨秉佳。

    他是一个90后,学的新闻,非科班出身,做了8年编剧。他喜欢武侠片,从毕业开始的梦想就是,当导演。

    他很珍惜这次机会,把自己理解的中国传统武侠片风骨,看过的当代犯罪片和好莱坞西部片,甚至小日子剑戟片全部融合其中——“拍片的过程,大部分我靠直觉。”

    整个团队的匠心,虽然是低成本,但绝对不糊弄。

    首先,有足够详实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每个细节,都有意味深长的出处,哪怕是一闪而过的场景。

    片中郭将军应该是平定安史之乱,避居洛阳荣养的郭子仪,他为了避免朝廷猜忌,假装声色犬马,有场戏《满床笏》就是唱他在洛阳过寿时的奢华场景。

    因此这场戏很成立:听闻成乙要找未来女婿的麻烦,郭将军于公于私都不蹚浑水,自然退婚,派亲兵上门退订,打耳光,更能自污。

    成乙与琴娘唠嗑的场景布置,两人中间那一锅热气腾腾的可不是肉汤,而是茶。

    去过法门寺的人都见过武则天供奉的茶具,包括碾子等,唐朝人用茶叶加上生姜、橘皮、胡椒之类的调味料,加工成一锅汤来喝,所谓茶汤。

    这都是导演杨秉佳自身的审美,艺术创作者,对于人才来说,首先要模仿,对于天才来说,主要靠直觉。

    创作者本身的审美和天赋,是作品的分水岭,跟钱无关,挺残酷的。

    (《目中无人》的一些闲笔,古龙那种,荒村酒家,一匹马,一根盲杖,捉刀缉盗,浪迹天涯,都有了)

    “你给的钱越多,就会越依赖特效或其他手段,不一定达到现在观众看到的水准,所以我永远不认为成本,是影响创作的绝对因素,还是要靠对电影的热爱,对创作的努力。”

    魏君子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这帮年轻、有冲劲、有才华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