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24章 两个替死鬼

第24章 两个替死鬼

    洪承畴问:“从小凌河拐弯处,直到渡口,鞑子人少,这一带除了游骑巡查,并无大股鞑子。只是渡口早已被破坏一空,没有渡船。你船从何来?”

    用什么船呢?锦州一带靠海,用些小渔船当然可以,但是小凌河口有鞑子兵一部驻守封锁。没有船可以进小凌河啊。

    谢四新说:“小渔船不大,用马驮到战场,穿过敌营,放入小凌河,可以吗?”

    邱民仰说:“渔船还是太笨重。能载红衣大炮的船,一匹马应该驮不动。”

    谢四新说:“可以用羊皮筏子。羊皮筏子轻便,三十张的羊皮筏子足够载大炮加两个人了。”

    谢四新在陕西多年,多次乘羊皮筏渡过黄河,现在的辽东部队里,一小半是陕西兵,找到会扎羊皮筏子的人不难。

    洪承畴说:“妙啊。谢参军此计甚妙。把炮和炮车一起绑在羊皮筏子上,推入河中,划动筏子就可以离开。大炮没在水里,从外面看不出在运炮。鞑子或许会以为我们的兵士乘筏子,是要走小凌河去锦州通传信件。这样鞑子稍一不注意,大炮就被我们运出了战场。要是遇上大股鞑子走不脱,只须割断绳索,红衣大炮沉入河中,鞑子还是会丢失大炮。”

    王廷臣说:“可以多带大盾,挡住鞑子视线,同时保护兵士把大炮绑到筏子上。”

    吴三桂插话:“也可以把偏箱战车拆开,由马骡驮到敌营旁。组装好战车后,战车攻入敌营,用车箱挡住视线。等羊皮筏子一走,拉着战车离开。鞑子一定以为我们把炮车推上了偏箱车带走。鞑子追击空偏箱车,差不多时就可以丢弃战车,骑马快速撤离。”

    洪承畴:“呵呵,你们这是在战场上玩幻术啊。你们真要是办成了,也是前无古人了。鞑子到时看着空空的偏箱车,哈哈!”

    王廷臣:“督师大人准了?”

    洪承畴:“准了!马总兵,你从手下的榆林兵里挑几十个会扎筏子会划筏子的兵,送到王总兵处。”

    马科:“得令!”

    洪承畴问:“王总兵突袭敌营,需有人助攻接应。你们何人愿意出兵,同去摧营拔寨?”

    吴三桂率先出列:“末将愿意!”

    洪承畴点头:“好,好。长伯果然忠勇。”

    东协总兵官曹变蛟,援剿总兵官白广恩,这二人也先后出列,表示愿意出兵。

    洪承畴看向剩下的四个总兵,大同总兵官王朴,宣府总兵官杨国柱,密云总兵官唐通,山海关总兵官马科,这四人低头不语。

    洪承畴站起来,宣布:“四月初九夜,王廷臣突袭鞑子营地夺炮。吴三桂派兵攻打石门山接应,曹变蛟攻打乳峰山牵制鞑子。其他总兵负责守好大营。详细命令,由谢参军拟定。”

    军议结束,众文武散去,洪承畴带着几个幕僚回到后堂。公房里,只有洪承畴和他的心腹幕僚谢四新。

    洪承畴问:“谢世兄,锦州外城失守的奏报发出了吗?”

    “禀伯父,先前邱抚台已给兵部发出锦州外城失守的报告,只是还未最后确定。小侄今天一早已发出确实报告。”

    “从今天军议看,这八个总兵是否能听从调遣,为我所用?”

    “曹变蛟王廷臣吴三桂白广恩四总兵,由伯父一手提拔,应能为伯父出死力。其他四个总兵资格虽老,应也不敢不听从伯父命令。”

    “辽东军非吴三桂他们这些辽东将门不能指挥,前年用金国凤当总兵,结果完全指挥不动吴三桂的兵,只能带几十个家丁出宁远作战,悲壮殒国。如今大战在即,若吴三桂有异心,事情不堪设想。三桂是否可靠?”

    “三桂与小侄攀为同乡,小侄是徽州人,他祖上也是徽州人,现还有同族在徽州。又借我之荐,拜伯父为师。祖大寿又是他舅父,于公于私,他会尽力作战,以求加官晋爵,不过吗……”谢四新欲言又止。

    “世兄但说无妨,你我不必有所顾虑。”

    “现在说有点不吉利。若我军形势恶劣,吴三桂恐怕不一定靠得住,他可能会与其父吴襄在大凌河一战一样,抢先逃跑。”

    “不错。辽东人被鞑子杀了一批又一批,他们恨鞑子入骨,可也怕鞑子入骨。形势不对时,就算吴三桂想打,他手下那帮骄兵悍将也不会听的。故尔也就是只能指望他打打顺风仗,形势若艰难,还是陕西老部下可靠。”

    “伯父所言极是。最可靠的只有曹变蛟,次之嘛,怕是白广恩。”

    “白广恩虽跟随我十年,毕竟是流寇出身,投降过一次的人,也不能多做指望。”

    “伯父所言真乃老成谋国之言,小侄受教了。”

    “今来蓟辽任上两年多,虽得世兄之助,能有如此局面,然而破围援锦,是否可够?”

    “自守或有余,攻敌似不足。鞑虏骑兵多,运动灵活,步兵甲坚箭利,今炮铳也不弱于我,我军凭何击败之?兼且如今鞑虏依山立营,工事完备,我军若仰攻其现成工事,恐旷日持久,劳而无功。”

    “你意下如何?”

    “既然各军大多不能打硬仗逆风仗,我军只能坚守持重为主,不可冒险一逞,唯保持现有阵势。一半兵力在松山,一半兵力防守杏山塔山宁远等地。依托现有的宁远到松山的长墙工事保护,运送粮草。松山之众轮流寻机攻敌,半是作战半是练兵,三月一轮换,疲惫之兵换回宁远等后方驻守。”

    “鞑虏济尔哈郎与多尔衮三月一轮换,我们以轮换应之?”

    “每次向前线运兵,同时也运粮,以兵护粮,保证各城粮草可支半年。我军以长蛇阵对敌铁桶阵,蛇头在松山,随时撕咬鞑虏,蛇身在塔山杏山,蛇尾在宁远。笔架山粮草大营四面环水,离海岸和宁锦大道又很近,方便我军用粮车运粮。”

    “不错,笔架山我们都已巡视过,这地方四面环海,只要海面不结冰,鞑虏无法突袭,确实是个屯粮的好地方。三月一轮换之事不宜公布,恐战事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