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12章 孙传庭出狱

第12章 孙传庭出狱

    “小侄明白,形势若安则三月一轮换,但不必预先公布。如此阵势,我军或可先立于不败之地。小侄一直有一隐忧,说与伯父。我军虽从宁远到塔山建有长墙,虏仍常有骑兵突袭松山杏山塔山三城之间,若虏酋皇太极亲临,带兵突入松杏塔之间,分割包围我们,如何应之?”

    “兵法云,倍则围之。虏尽取国中之兵,兵卒亦不过十五万人,与我相当,无法围我。若国中尽来,岂能持久?我四城有半年之粮,虏能坚持半年于城下?”

    “虏一人有几匹马骡,又兵器甲仗优于我军,一人战力胜我两三人,恐不能只看人数相当。可虑者,若虏果来十五万人包围我等,又当如何?”

    洪承畴沉吟良久,说道:“到时,唯有人人死战而已。若能趁虏大军在我后,我反而向前突入锦州,必大出敌意料,战而胜之,或可救出锦州祖大寿兵。待合兵一处,坚守松杏诸城半年,虏缺粮草,到时自退。若虏有粮,能围我半年,到时唯指望朝庭援我。”

    “今之朝庭,还有余力援我吗?今年剿贼形势,比以往更糟,或许朝庭还希望伯父能击破当面,援救河南。”

    “哎,国事真是可虑啊。唯望朝庭诸公,有良策可平流寇,千万不要逼老夫近期与鞑虏决胜。”

    “皇上所虑者,主要是粮饷艰难。如今长墙和城防工事快要完成,不如先撤掉大半民伕,省些钱粮,应付朝廷催逼。”

    “如此甚好,此事拜托世兄去负责办理。”

    四月初三,辰时过半,午门大开,皇帝坐着龙辇,在一众太监和锦衣卫护卫下,穿过午门,沿御道直行,过端门,出承天门,两侧是中央各部衙署,众人在户部衙门前停下。

    户部尚书李待问率户部大小官员在正门前跪接。行礼毕,众人来户部大堂。皇帝自是坐在正堂尚书的椅子上,大小官员站于两侧。

    朱经理问:“去年一年,大明全年税收该收多少?实收多少?”

    朱经理本以为这个问题应该很好回答啊,现在都是4月份了,应该去年的收入和支出的决算都已经完成了,他们拿一个报表出来就可以了。

    朱经理本来准备今天主要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多征税和少花钱的,可是他很奇怪的发现,这个尚书和属官们交头接耳一阵,然后就安排手下的大小官吏们去资料室拿出一堆文书,一群人开始打算盘,算了半天你都拿不出一个数字来?

    李尚书只好期期艾艾的向皇上解释,有大明特色的税收收入和支出制度。经好一通解释,朱经理总算听明白了。

    大明的法定税率是30税1,农税和商税都是30税1,也就是税率3.33%。平均而言,每亩收入按1.05石粮计税,民田每亩3.35升粮,官田和重租田加征收租,官因每亩加粮5.35升粮,,重租田加租到8.55升粮。国初的时候太祖收了全国2800万石的税,觉得足够国用,就宣布以后新增的耕地不再征税。

    大明后期因为宗室开支巨大,就在宗王的封地上,搜检已开垦没交税的土地,给各亲王作为王庄,由各地方衙门征收农税后交予王府。

    比如万历皇帝封福王400万亩王庄,由于河南地找不够,在周围山东直隶搜检,最后不够数,福王上表请降到200万亩。万历皇帝虽同意减到200万亩王庄,又把南直隶一些盐税酒税等给福王。

    而各个地方政府收上来的税也并不是全部直接交给上级政府,而是按照不同的项目分别送达需要用的地方,也就是说直接由征税的衙门送去使用的衙门。

    举个例子吧,以这个朱经理前世老家深圳,崇祯时是明朝新安县,县里收了税以后,地方税比如商税自己留用,皇粮国税全部送到上级广州府。广州府把全府税收归集起来,向广东布政司衙门交一小部分,这个很正常,上级衙门肯定是要依靠下级的税收来养活。

    广州府里可能今年还要再向贵阳府那边去送一部分,因为贵阳那边还有战争,当地的土司造反,战争没有完全结束。那这个就有点搞了。

    在宋朝的时候,税收全送到广州府就可以了,因为广州府有广南东路转运使的衙门,负责把这些税收送到前线作战需要的地方或者是京城。

    府里你自己送到前线以后你就行了吗?还不一定,如果说你送到军前时,在路上耽误时间了,那可能搞得不好还要掉脑袋的。送去的东西,还很有可能会被挑三拣四,这个路上坏了呀,霉变啊等等,反正你还要去打点当地的军官,让他们收下。这叫做民运粮。

    那么给军前送粮草物资的人呢,这么危险辛苦的事,广州府里面不会派官老爷去的。县里面有编制的官老爷只有那么几个啊,县令县丞主簿教谕典史,府里多点,也只有十来个老爷。

    所以府里老爷就签派一些人去送军需物资。所谓签派其实就是抓伕了,一般会抓一些家境比较富有又没有权力的商人去办这些事,有时县里给的路费不足,签派的商人只好全家逃亡或全家上吊。

    那这个税收结束了吗?还没有。还有些钱粮物资要送到京师来。那怎么送呢?

    送物资来京城那在现代是很容易的,只需把物资送上广州港的轮船,货主就不必理会了。运输货轮自会北上天津港,上岸后用火车或者是汽车送到目的地。全程可能也就10来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可是在明朝时候海上运输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海上还有很多的海盗。官府并没有完全控制海疆。官府是不放心走海上的。

    传统上最稳妥可靠廉价的运输方式就是内河水运。从广州上船,走珠江西到桂林,经停桂林的时候,送一点税给驻桂林的明朝藩王。然后经灵渠到湘江,然后进入长江,以后一路东下,从扬州入运河,再一路北上,到通州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