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乱世书 / 第十九章:解局之法:参与相王

第十九章:解局之法:参与相王

    荀仲瞪大了眼睛。

    杂学家涉猎虽广,然只通皮毛不知精义,如何能有如此精妙见识?这种学术歧视在战国是普遍存在的,荀仲一时也难以摆脱长年累月形成的路径依赖。

    “事实就是如此。”

    苏泽多少能理解荀仲的想法,不过那有如何呢?

    现实比任何魔幻主义更加魔幻,只要自己保持高深莫测的神秘感,那么无需开口解释,聪明人自然会脑补出一套天衣无缝的逻辑来说服他们自己。

    “不曾想先生竟然是杂学家。”

    姬辰也很吃惊,不过也仅限于此。他看中的是苏泽这个人,哪怕苏泽说自己是什么小说家之类的,这份态度也不会改变。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辰兄身为儒家尚能和墨家私交甚密,可见这天下本就没有什么新鲜事吧。”

    苏泽撇撇嘴,只觉得这两人大惊小怪。

    “先生洞若观火,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先生。”

    姬辰的话就算明知是吹捧,也还是让苏泽挺受用。谁能真正拒绝别人的夸夸呢?

    只留下荀仲满脸困惑的看着姬辰和苏泽交谈,不知道自己是哪里露出了破绽,以至于被人看破了身份。

    而且看着苏泽和姬辰交谈甚欢的默契模样,他突然有种自己好多余的感觉。

    苏泽一边和姬辰把酒言欢,一边用余光偷瞄着荀仲。

    看着他满脸疑惑不由得心头暗笑,这傻小子怕还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荀仲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乃是《墨子》亲士中的一句。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墨家当世显学,理念传播甚广。就像苏泽并非墨家,也知道这句话。

    姬辰师从儒家,亦是当世显学,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有资格来踢馆的。能和姬辰辩论,最起码对方也要是顶尖的天下学派,不然谁有那闲工夫和你浪费?

    据传墨子也曾师从儒家,后因为理念与儒家不合这才自立门户。而墨儒理念分歧最大之处,便在于对法的态度。

    结合姬辰的话,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都是一些小细节,苏泽懒得解释,就让荀仲自己慢慢头秃去吧。

    “先生,荀仲兄,刚才听二位谈论天下之事。姬辰这里也有一事,想与二位移步商议。”

    姬辰虽然平日无事就往醉霞阁跑,表面寻花问柳,实际却是寻苏泽谈论国家之事。

    今日朝堂惊变,姬辰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与苏泽商议。

    正好荀仲也在,是值得信任之人,多个人多些想法,集思广益未尝不可。

    三个人来到包厢,姬辰屏退左右,就连添酒的侍女也没留一人。

    苏泽看这阵仗,就知道姬辰今日要说之事不简单。

    “今日朝会,使者带来了炎国的最新消息。炎君欲与吴齐君主白宜相王。”

    措辞越简单,字越少,事情越大。

    苏泽皱起眉头。

    相王之事本身不足以让他动容。在他看来这是历史的必然,早晚的事情。

    让苏泽在意的是这样的变化会给列国的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对自己融入这个时代带来怎样的影响?

    “令人惊讶。”

    荀仲没有这么淡定,“三君这是彻底将天子的脸面往土里踩啊。”

    不仅是踩脸,他们甚至还想彼可却而代之呢。

    苏泽心中嘀咕。

    “这确实是件大事,朝堂之上君臣如何反应?”

    苏泽询问道。

    “相国主张不予理会,上将军认为不妥,最后朝臣商议的结果是派一德高望重之人前赴宜城主持大局随机应变。”

    姬辰简单一句话说明了朝堂上的结果。

    “最后这个差事应该会落到相国头上,毕竟论德高望重,晋国没人胜得过他。”

    荀仲分析道,这并不难确定,明眼人稍一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晋君如何布置,白宜离宜城不过咫尺,光派使者怕是不太够吧?”

    苏泽追问。

    “应该还会加强戒备。今日朝堂议事之后,君上私下召见了相国和上将军,若只是派遣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传唤相国就是了。”

    “召见上将军,应该是要商议兵员调动之事。”

    姬辰说道这里微微有些羞愧。

    身为堂堂公子,却连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都不清楚。对一国国策莫说了若指掌,甚至连参与都不够资格。

    只能凭借蛛丝马迹去猜测,如今还要用这些未经论证的消息劳烦苏泽。

    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无地自容。

    “马上就是春日,若是不想耽误农时,能调动的怕是只有玄甲军?”

    荀仲看向姬辰,“那好像是上将军的嫡系,曾参与过联陈伐南疆之战?”

    “正是。”

    姬辰点头。

    战国时代,各个国家的军事几乎处于一个全透明的状态。战时部署除外,平常时候诸侯有多少部队各自番号是什么,这种基本是人尽皆知的秘密。荀仲能知道并不奇怪,姬辰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临时布防,倒也合理。朝堂上还是有明白人的。还有呢?”

    尽管是姬辰的推测。三人已经在心里将其默认成事实了。此事事关国家安全,晋国朝堂斗争激烈不假,可相国张忠佩和上将军范虎并不愚蠢。若是这点格局都无,晋国气数早就尽了。

    “姬辰所知道的就这些了,至于暗中君上与相国和上将军还有何定计,姬辰不知。”

    剑眉星目的姬辰罕见的脸上泛红。

    “没了?”

    苏泽诧异。

    “没了!”

    听出了苏泽的质疑,姬辰尴尬的简直不知所措。

    这其实是姬辰会错意了。苏泽质疑的并非你怎么才知道这么点内容,而是你们怎么才制定出这么点内容?

    就这啊?那你们商量了个屁啊!

    苏泽好悬没有直接把这句话爆出口。

    “如此你们已有定计,辰兄又想如何呢?”

    苏泽叹了口气。

    姬辰只是空有一个公子的身份,无实权在身。他对这点在清楚不过。如今此事已经被晋国庙堂上最有权势的三个人联合敲定,姬辰就算有别的想法又能如何?

    力不逮者身不由己。

    苏泽一心扬名正是因为他早看穿了这一点。

    “姬辰不知,愿先生教我!”

    姬辰咬着牙,硬着头皮,顶着内心几乎要将自己淹没的羞愧和无力,勉强开口道。

    他心中隐约感觉到无论是谁的策略都有所不足。

    相国太过保守,无异于自绝于诸侯,最后会落到什么田地他已经有所预见。上将军的提议中规中矩,谈不上对错,却无法改变晋国的处境,乃是一种消极的防守策略。

    两者都不是姬辰想要的,可他本人对此却也是一筹莫展。

    无权倒是其次,主要是根本想不到破局的方法。

    吴齐炎三君相王已是板上钉钉,断无斡旋余地。晋国国力比之三国任何一国尚且不足,开罪三国更是万万不敢。似乎只能眼睁睁的坐视这一切的发生。

    看起来似乎消极保守的策略反而是最优解,可这只能是一时之策。

    姬辰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

    如果说还有谁能解开这个困局的话,他只能想到苏泽。

    “先生若肯教我,姬辰定不忘先生大恩。若是姬辰有何物入的先生的眼,先生尽管拿去便是。”

    姬辰言辞恳切,似乎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溺水者。

    看着有些彷徨的姬辰,苏泽突然想到一句话。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一个国家积贫积弱非一人之过。

    “尽管拿倒不用,你曾为帮我出力甚多,我也应当有所回报。”

    姬辰是改变不了什么的,但若是能求个心安,对他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苏泽在这个世界浪迹,这些时日交流最多就是清姬和姬辰。二人对他的尊敬也都不是作伪。人非草木,所以在不涉及原则的问题时,苏泽也会给予他们自己最大限度的回应。

    “三国相王,对晋绝非好事。”

    “因为提升政治影响本质上是为了谋求国力的提升。天下那么多地方,为何相王之地偏偏选在白宜?项......三君之心昭然若揭。”

    苏泽本来想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想到这个世界没有这个典故,就换了个说法。

    晋国四争之地,哪个君主不想将其收入囊中?

    这次白宜相王就是明证,明明白宜离宜城仅咫尺之遥。但压根没人想征询晋国的意见,而是选择直接施加自己的政治影响,占据名义上的正统,用心如何无需多言。

    国与国的交往就是如此,道义与否并不重要。苏泽更没兴趣评价。

    “现在的问题是,你看到了这次危机,但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以晋国的国力,根本无法阻止三君的意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然后局势也就会向预想中不妙的境地演变。”

    荀仲顺着思路,脸上也不由的浮现愁苦。他根本想不到如何解局。

    “不过,当真没有办法,比如主动参与相王?”

    苏泽没有直接说自己的看法,还是和之前一样,选择先引导姬辰。

    这......

    姬辰这些天也算是了解苏泽的习惯,因此下意识的顺着苏泽的思路思考下去。

    主动参与相王?

    这是一个角度。

    姬辰眼睛一亮,下一秒却又暗淡了下去。

    三君如此势大,而且来势汹汹。单凭晋的小身板,如何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