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新政 / 第十一章:京城风云

第十一章:京城风云

    自从大顺军进据北京之后,京城百姓心情从满怀期待到日渐失望,直到这几日的人心惶惶。

    起初大顺军刚进入北京城时,京城士民看到其部伍齐整纪律严明,纷纷称赞李闯王率领的果然是吊民伐罪的仁义之师,尤其是那些平日饱受欺压的贫苦百姓们以为盼来了救星,当时市井哄传李自成如何仁义以前每到一处都开仓放赈救济穷人,打压贪官污吏为穷苦百姓们申冤报仇。所以在李自成率军入城的时候老百姓们都在门口摆起香案恭迎大顺军,百姓们都盼望着李闯王坐了江山后日子能好过起来。

    可谁知道他们进城之后马上就开始了全城大搜捕和拷掠追赃,大顺军士没日没夜的在全城搜捕明朝崇祯皇帝的下落,难免骚扰百姓,全京城的富绅更是胆战心惊,他们被要求按照官职大小和财产的多寡追赃助饷,不交钱就被抓去首总将军府日夜受刑逼迫他们交出钱财,不出几日便打死了几十位明朝官绅。一时间京城上下人心惶惶,有富豪之家顷刻之间家破人亡的,也有贫民百姓被大顺军士骚扰抢劫的。当初那些带头开城门投降的明朝降臣们更是一个个愧悔无及,没想到北京城的居民虽免遭了战火洗礼,却都没有逃过贼兵的洗劫。近日又传出当初带头迎降的前首辅魏德藻因为经不住追赃的酷刑被活活打死在了刘宗敏的首总将军府里。这一下子让全京城的官绅们纷纷陷入了无比的绝望,时下温煦的春光也化不开他们内心深处的阴寒恐惧之意。而百姓们也没有了一开始的幸灾乐祸,现在所有人都面对同一个威胁.....

    此刻在京城西北的中官村一带却是一派安静祥和,丝毫没有遭受兵燹祸害的景象。原是因为此地是宫中老弱太监的养老修养之地,这些老太监们大多是在宫中从事繁重体力劳役的低级太监,到老一身的伤病,还身无分文,等到老的什么也干不动了就会被赶出来,这些人在宫中苦熬几十年早已跟亲人断了联系,出宫后投亲无门只好聚在这里自生自灭,有些老太监死后被人随处掩埋,甚至连个裹尸的草席都没有,说来实在是悲惨凄凉。

    京城百姓都认为此地晦气,平日如非必要绝少踏足此地。就连大顺军进城后也只是来草草搜查过几次宫中出逃的太监宫人,自此以后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又淡出大家的视线.....

    这天早上在中官村西北角处的一个茅草小院东屋的灶房里两个面皮白净的男人一边烧火做饭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扯着话,老的男人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了,头发斑白无须,虽然看起来恹恹的,可是端坐的腰板却挺得笔直。中年男人又高又瘦,可能是一直都没有足够的休息,他看上去脸色憔悴,眼窝深陷,唯有一双眼睛闪着精光。两个人身上穿的都是补丁衣服,与住在此地的寻常住户并无多大分别,唯独浆洗的干干净净。中年男人此时正忙活着做饭,他一手执铲翻动菜蔬,还不时的弯腰往锅灶添柴草。

    老头子望向男人,刚想开口和他说点什么,可是胸中一阵翻涌连带着气管瘙痒,话没出口就止不住的咳了起来。

    中年男人见状赶忙丢掉手里的锅铲去轻抚着老人的后背,希望能让他顺顺气。

    “二老爷,您老还是听我的,咱们请个郎中回来给您老看看身子吧。我知道您老夙夜担心着主子的安危,可是您也要珍重自己的身子呀,咱们自己将养好将来有朝一日还有侍候的机会。现在身体要是垮了,将来就算想尽忠也不可能了。”

    老人止住咳,摆摆手示意中年男人去继续张罗饭菜。

    “怀忠,你昨日出门去探消息,那位真的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吗?”

    原来这中年男人就是跟着崇祯皇帝一起逃出皇城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而眼前这个老人则是天启朝当红的内官监首领太监邱秉真。内官监主要负责宫殿和皇室陵寝的营造等工作,这个邱秉真能身领此职靠的不单是他为人忠厚,做事勤谨。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木匠技艺,动手打造过很多精美木器,相传天启皇爷就是看了他做的这些物件才对木匠活产生兴趣的。由此邱秉真也深得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赏识,二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木匠技艺,打造各种精美的木器。内官监在内廷十二监里排第三,按说其首领太监的地位并不高,但是这邱秉真因是天启皇帝的心腹宠信,所以在天启朝他的地位盖过了司礼监四位秉笔太监,在太监里的身份仅次于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所以王承恩这些人都要尊称他一声二老爷。后来熹宗皇帝驾崩无嗣,信王朱由检入主大内是为崇祯皇帝,朱由检入宫之初就是这位二老爷一直勤谨的侍候在侧,生怕魏忠贤做出什么对新君不利之事,为此跟当时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闹得水火不容。按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邱秉真不会不知道就算他再怎么对新主子表忠心,随着天启皇爷的崩逝,自己过去的尊荣也再难延续了,可他还是忠心耿耿的尽忠皇室。他这份忠勉让当时跟随崇祯一起进宫的潜邸旧人王承恩钦佩不已,一来二去二人也就成了莫逆之交。后来这邱秉真看崇祯对待魏忠贤一党的辛辣手段,对这位新主子的雷霆之威心生惧怕。再加上天启皇爷龙驭上宾后,他那些木匠活在宫里再无用武之地,自己也该识趣的为新进们腾位置了。所以他就找个由头告病出宫养老,但是他和王承恩的私人关系一直保持的不错,所以这王承恩出了皇城就直接投奔他来了。

    “二老爷,您老就别再担心了,现在没消息就是好消息,要是主子真的有什么不测的话,城里早就传开了。您老现在最要紧的是养好自己的身子呀。”

    “怀忠,我惭愧啊。我当初不该急流勇退只想着保全自己,我应该留在主子身边侍候,也有机会向他进谏一二。虽然我一直看不惯魏完吾的所作所为,可他理政是有真本事的,主子不该杀他。杀了他朝廷就再没人能压制住那帮结党的文官。后面更不该杀了袁自如,没了他辽东的事谁也办不好,主子这是自毁长城了。怀忠,你当时在主子身边,怎么就不向他劝谏呢?”邱秉真越说越激动,竟忍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王承恩默叹一口气,心想您老人家是没在主子身边侍候过不知道他的脾气,主子还在潜邸时眼看魏忠贤擅权,搞得朝廷乌烟瘴气,他恐怕大明会想东汉和晚唐一样,朝纲败于宦官弄权。

    所以在崇祯入主大内不到一个月即解除了魏忠贤全部职务令其去凤阳守陵,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清算阉党。朝政一时为之清明,人人称颂皇上天纵英才是个古今少有的年少有为之主。

    崇祯皇帝甫一登基即清除了把持朝政多年的阉党势力,群臣交口称颂,甚至有大臣上疏请为皇帝上尊号的,按说新帝登基还没有什么政绩不宜上尊号。可是底下一帮被阉党打压了几十年的清流党人也顾不得什么祖宗成法了,所有人都一股脑的为崇祯皇帝歌功颂德,把当年阉党赞美魏忠贤的谀词十倍百倍的用在了崇祯皇帝身上。年轻的崇祯还真以为自己有扭转乾坤之能廓清天下之德,对自己的治国理政才能盲目的迷之自信了起来。其实阉党魏忠贤之倒台,不单是崇祯皇帝一人之力,而是魏忠贤把持朝政这些年招权纳贿,任人唯亲,那些靠科甲征途出身不善逢迎的官员和被魏忠贤残酷打压的东林党人早就对魏忠贤一党恨之入骨。待到新帝登基群臣纷纷例数阉党罪状,交章弹劾。其实此刻失去了熹宗皇权庇护的阉党不用崇祯去推自己也会倒。

    魏忠贤倒台后崇祯大权独揽,也为了防止重蹈宦官干政的覆辙,他处理朝政从来是自己乾纲独断,不许亲信太监指手画脚,而且再也听不得逆耳忠言。遑论是他王承恩,当初闯贼逼近居庸关,京城危急,众人都希望皇帝驾幸南京。皇后周娘娘委婉的向皇上提了一句咱们南方还有个家。就这么一句委婉的劝谏尚且被皇帝训斥。他一个侍候的奴才哪敢对崇祯皇爷的圣裁说三道四呢?可是这些话他不敢对邱秉真明言,一来是他不敢说任何有累圣德大不敬之言,二来是他王承恩此刻对崇祯皇帝还抱有期望,他认为他们主仆二人在煤山殉国未遂,是天意让他们活下来,活下来重整大明。为这个念想,王承恩不想说让别人对皇帝失望的话。

    王承恩赶忙劝道:“二老爷您老不必过分忧虑伤怀了,我看大事尚有可为呢。”

    邱秉真闻言长叹一声道:“事情都败坏都现在这个地步了,我看大势已去,天心难回。现在我只盼望着呀,主子能全须全尾的活着,我这把老骨头能侍候他做个平头百姓,也算是报答皇家对我天覆地载之恩于万一啊。”

    王承恩正声回道:“二老爷,我不是哄您老开心,我看闯贼这般行事是长不了的。他们进城之后就开始搜刮全城银钱,弄得富户们家破人亡敢怒不敢言。近几日闯贼手下的兵卒们连穷苦老百姓都不放过了,甚至闯贼大白天闯进百姓家抢钱的。我听说更有甚者,东四十条胡同有好几十家的妇女被贼兵们抓到城头宿夜凌辱,闹得那条胡同好几十个妇女一夜之间上吊身亡了。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二姥爷您说,闯贼如此行事能得天下吗?待他民心丧尽之时自是他败亡之日。我们只消按照主子的意思先安顿下来,静观其变。待时机成熟再辅佐主子去南京重整江山。”

    “可是怀忠,就算闯贼败亡是迟早的事,我们当下该咋办呢?主子现在连一点消息都没有,我这心每天都像油烹一样难受。”

    “我不是说让您老放宽心嘛,主子与我分别之时吩咐的井井有条,仿佛变了个人,颇似有大谋划。他说藏身南城,我前几日因见城门口盘查太严,贸然闯关生怕暴露行踪,所以一直没有去南城寻主子。这几日听说闯贼要去讨伐吴三桂,闯贼大军必倾巢出动,想必城中或有隙可乘。到时我再去南城找主子。”

    邱秉真听了王承恩一番话,感觉心中又充满了希望,起身踱步到小院,忽又快步转回屋内,激动的对王承恩说道:“既然事有可为,那我们此刻就不能都在此地干等着了,我即刻动身去天津准备主子南渡之事。怀忠你留在京城,等一找到主子请你务必护着主子来天津王庆坨找我。”

    王承恩闻言知道邱秉真这是要去找前任东厂提督曹化淳一起商议护送皇上去南京的事。

    这是大事,也是好事,二人当下就商定好一切。

    送走邱秉真后,王承恩也十分激动,他立刻决定不能再等,明日一定要找机会去南城寻找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