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擎天柱 / 第二十五章 夜壶将军

第二十五章 夜壶将军

    “人心隔肚皮,人的通病是记仇胜过记恩,况且张名世不会久居人下的。”晚饭后华东虎组织家庭内部会议,对大孙语重心长的说到。

    “我打算先招300个纤夫少年做家丁,只要他把这些人训练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可能,我还想拜他为师,三年后拿下武会员。”鹿征少爷豪气万丈。

    家丁队是明朝中后期的产物,现代史学界一般认为马芳(1518年-1581年)将军是这一制度的开创者。他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朝中期回族名将。

    马芳将军智勇双全,屡立战功。明世宗嘉靖皇帝曾赞其“勇不过马芳”。明代朱国桢在《涌幢小品》中认为其“累立功至极品,盖嘉靖末一名将也”,却因蒙古议和失去利用价值被夺职,很是可叹。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劄记》里认为马芳之所以勇猛善征,是因为善于“蓄健儿”,拥有一个家兵队伍。

    明朝把家丁队玩到极致的非辽东李成梁莫属。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有生动的解释:“家丁盖昉于唐季藩镇,如田承嗣之魏府牙兵,吕用之之莫邪都,杨行密之黑云都,杨师厚之银枪效节都而始盛,至沙陀以健儿为义子而极矣。今西北将帅所蓄家丁,其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尤称骁健,近辽左李宁远专仗此树勋。”

    不同于李成梁后期拥兵自重,后代子孙投靠满清的卑劣行径。从马芳到其从孙四代忠烈,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的孙子马燃、马熠,战死在辽东尚间崖;马炯,天启朝的湖广总兵官,病死在前线;马爌父子兄弟全部战死在甘州;马飚为沔阳州同知,城陷,亦死之;马芳的儿子马林战死在开原城。

    抛开军事水平不谈,马芳六个有名有姓的子孙全部为国捐躯,堪称大明版真实的杨家将。

    “张名世是朝廷要犯。”二叔还是不放心。

    “这是万历爷的一贯手腕,既要用武将保卫边疆,又要借助文臣提防和压制武将。张参将一身武艺,朝廷迟早重用他。”

    以晚明第一名将刘铤为例。《明史》记载: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綎死,举朝大悚,边事日难为矣。勇敢有父风。綎为将,数被黜抑,性骄恣如故。播州之役,诸将用命,合八道师,历时五月,仅乃克之,可谓劳矣。刘綎勇略冠诸将,劳最多,其后死事亦最烈。邓子龙始事姚安,名与綎干,垂老致命,庙祀海隅。昔人谓“武官不惜死”,两人者盖无愧于斯言也夫。

    清朝乾隆皇帝对其评语:刘綎勋劳特著,胆略素优,奋勇争先,捐躯最烈。并追谥刘铤为“忠壮”。

    纵观刘铤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但在皇帝和文官眼里,他就是个夜壶。这既有他自身的性格原因,也有明朝文官骨子里的傲慢、瞎指挥和万历的刻薄寡恩。刘铤屡次立功,屡次被贬甚至罢官。有些是因为军纪败坏,有一次是把马湖知府詹淑打了。

    军纪败坏的主因是当时明朝政府对待遇太低。征伐缅甸后,明朝政府只答应给士兵半两银子做犒赏。往返千里的士兵肯定要闹事,最后还是刘将军自掏腰包解决问题。

    《经略复国要编》记载入朝第一阶段(即日军败出平壤、开城、汉城三京为止),明军一共阵亡1241名官兵。当时的抚恤金发放明细如下:“阵亡官九员,指挥二员,每员银十两;千总二员,每员银八两(内杨虎路远,加银二两);把总二员,每员六两;百总三员,每员五两;军丁一千二百三十二名,每名银三两。”

    三两的抚恤金大致就是士兵2-3个月工资。当时去秦淮河青楼,第一步的“点花茶”就要先花费五两银子。团长级别的千户抚恤金才给八两银子,还不够妓院的两次进门钱。

    《金瓶梅》里西门庆梳笼李桂姐,用了“五十两银子,四件衣裳”(第十一回),之后每个月用三十两银子包养她。对比将士们微薄的抚恤金,这不是逼着他们趁火打劫吗?况且古代军队能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有几支?同时期的欧洲军队也做不到。

    刘铤主动申请抗倭援朝,因为性格耿直,又被朝鲜人污蔑为“刘綎玩寇受赂,罪不可掩”。朝鲜人甚至公开说刘铤是靠给叛军钱财买的战功:“是时邢军门为经略,刘提督为总兵。御应龙……而地势甚险,不得进战,苟且请和,无异倭桥之事。一岁欲纳二百万两银子,以此意欺瞒上本,皇朝赏功,刘爷升品……是故邢、刘相切云矣”。

    镇压完播州之乱,立了大功的刘铤就因为行贿,被文官集团弹劾到要革职、永不叙用和家产充公的地步。最后被万历皇帝和稀泥了事。

    1612年,刘铤再次被朝廷启用,去平定倮人作乱,结果再次上演战场大胜,职场大败的戏码:罢官回家,自己的军队调拨给他人指挥。这里既有其他平庸武将的挑唆打击,也有文官纸上谈兵瞎指挥。现在能理解他,为什么暴揍知府了吧?

    萨尔浒之役,在家闲居的刘铤又又又被万历皇帝征召。由于战前时间仓促,人员、物资和天气等原因,他希望延迟进攻,被人菜瘾大的杨镐严令斥责,并以尚方宝剑要挟,万般无奈下被迫尊令行事,结果兵败身死。

    与笑傲江湖、我行我素的刘铤相比,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是纯天然、高品质的“苦菜花”。

    因海盗频发,青年俞大猷上书负责监察的官员,监察官员认为俞大猷身为基层军官,没有上书的权力,于是将其杖责并剥夺千户之职;平定安南之乱时,俞大猷擒杀安南大将范子仪,却被严嵩打压,没有上报其战功,俞大猷仅获得五十两纹银的赏赐。

    嘉靖三十一年,俞大猷在浙东与倭寇血战,先败后胜。最终战功归属于张文华和胡宗宪,而俞大猷因金山之败被降职;在稍后的柘林之战中,巡抚曹邦辅弹劾俞大猷放纵倭寇,嘉靖帝大怒,剥夺其世袭的权利,让俞大猷戴罪立功。

    在彪炳史册的舟山、岑港之战中,尽管俞大猷战功赫赫,但胡宗宪认为倭寇逃走更有利,不让诸将追击。事后胡宗宪遭到御史李瑚弹劾,但胡宗宪却将罪责归咎于俞大猷,于是嘉靖皇帝将俞大猷下狱,并再次剥夺其世袭的权利。

    嘉靖43年,因下属部将作战失利,俞大猷受到弹劾并被免官;此后俞大将军又是几起几落,七十岁高龄的时候还被罢免过官职。要知道在明朝,能活到70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说明朝战神戚继光,因为与张居正关系密切,就被万历皇帝免职罢官,在贫困与疾病中去世。鹿征少爷对此的看法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作为一名下属,不跟顶头上司处理好关系,才是有问题。尤其是碰上张居正这样的超级强势领导,不伏低做小能行吗?晚年的戚将军不知道有没有在想:宝宝心里苦,有苦说不出。

    听完张鹿征对三位名将的介绍和点评,当然是掐去萨尔浒之役,老爷子和几个叔叔都是唏嘘不已。

    “能挣钱,有家丁,能打胜仗,与勋贵联姻、利益同盟和官官相护,就是咱张家蒸蒸日上的六大法宝。”

    “爷,咱们是武职,与其吃了败仗,到处砸银子磕头求人,还不如把这钱花在家丁和武器训练上。”看见大家都沉默不语,鹿征少爷有点急了。

    “就按照你说的办,但有言在先,我们做生意,你安心习武,咱张家一定要三代武进士。”老爷子一锤定音。

    张鹿征对明朝的感情比较复杂,套用一句话概括:不怀念明朝的人没有良心,想回到明朝的人没有脑子。

    “你打算效仿戚将军招收矿工吗?”二叔有点好奇。

    “不,我要招十五、六岁的纤夫少年做家丁。”

    明代真实的京杭大运河,是绕过太湖、高邮湖、洪泽湖的独立河道。很多地段都需要纤夫拖拽前进。古人认为,如果漕运船只进入湖泊,没有风力,帆船就不能行驶;人工划船,效率低下行驶缓慢。与其进入湖泊兜圈子耽误时间,还不如风帆+摇桨+纤夫的综合手段。

    “为什么挑少年郎呢?”

    “他们年轻,可塑性强、水性好、有团队合作精神,又没有白莲教之类的乱七八糟背景。最重要的是,纤夫少年郎参加重体力劳动时间短,骨骼没有变形,暗疾旧伤少。”

    很多现代人可能对这一点不理解。过去的农家子弟,从小就要拾粪、放羊、参与田间劳作。举个例子:从小干农活的人,因为经常挑扁担,肩胛骨都是平的。

    又因为抢种、抢收等高强度劳动,导致年纪轻轻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疾病的人,不在少数。生活中稍微不注意,还会染上肝炎、血吸虫等传染性疾病。这些会严重影响训练,降低整体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