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翻云覆雨 / 第35章 暗不见日

第35章 暗不见日

    “受教了。”没想到诏狱里一个平凡的老狱卒说的话,此时还能让自己内心产生一丝激动的涟漪,胡轲立即从桌子上跳下,恭敬地向他行了一礼。

    对于胡轲这副模样,老王虽然感到荣幸,但不善于言辞的他却没有什么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且安稳地待着吧,一会儿我叫人来把炭盆点着,这再怎么说也比你的湿冷的牢房要好上不少。”

    心里的情绪在尽力编织了半天之后,最终以这样一种平淡的话语表达了出来。

    豆大的油灯依旧在那里摇曳,在吃过老王叫人送过来的窝头之后,百无聊赖的一老一少,此时也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尬聊着。

    “你刚才说你们村也就是滁州乡下的一个穷地方。”老王带着怀疑的语气问道。

    “我这都不都解释了好几次了,我真的跟那胡惟庸没啥关系。你说说,你见过谁家丞相的侄子还成天搁地里沤肥。”尽管这事儿都是自己创业之前就发生的,可这毕竟也是印在自己脑中的一份记忆,胡轲此时说起来也就全当是自己真的做过这事。

    反正劳动最光荣,这种事情说起来又没有什么好丢人的,也就不必藏着掖着。

    “从你之前的言语中也听得出来,你小子倒的确是做过农活的,可这样也并不能证明以后当朝丞相没有什么关系。现在咱们大明的这些公爷侯爷,真正发迹也大多都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别说是丞相的侄子在地里种过田,你就看当今圣上那当年也是沿路乞讨度日。如果你觉得陛下距离你还有点远的话,那你再看看前一阵儿一直跟你打交道的那个朱汜。那小子虽然来了没多久,但诏狱里那点儿脏活累活儿他可没少干。你跟他前一阵相处的时间长,想必你多少也知道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平民出身,我记得当时他来的时候那可是毛大人亲自安排的,虽然毛大人没有直接将这小子的背景点破,可谁都能看得出来,这家伙一定不会是普通人出身。”

    见胡轲对刚才自己举的例子不为所动,老王这也就再加上例子,把他身旁能接触到最近的人也推出来当个样板。

    不过当他把话题扯到朱汜身上的时候,原本只当这是一场闲聊的胡轲却陡然来了精神。

    “老王,你在诏狱待的久了,想必了解消息的渠道也比旁人能多上一些。你跟我说说,那个朱汜到底是何背景。”

    我坦白跟你说,虽然我一直觉得这个人有点傻,但我心中一直有一种感觉,这个人的来历可能不简单。胡轲之前也曾经试图了解朱汜的身份,但都被朱汜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了。

    当时胡轲的心思并不在这件事上,久而久之,他就将心中的好奇心暂时放在了一边。

    毕竟他自己离死期也不远了,一个混进诏狱当小狱卒的人,他的背景肯定不足以将自己从这场灾难中解救出来,因此胡轲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去弄清楚朱汜的来历。

    但昨天毛骧突然来找他,给他敲响了警钟,他之前和朱汜的对话,应该是被毛骧知道了。

    虽然毛骧审问他时所涉及的问题与他和朱汜的对话无关,但胡轲心里清楚,这只是毛骧表面上伪装出来的假象。

    否则,以毛骧这样位高权重的地位,他在牢里找人做假证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找上自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更何况他逼自己做假证的那件事,是涉及到胡惟庸与蒙古人之间秘密往来的事情。这样极为重要的罪证,理应是由一位同样地位不低的人说出来,才更能够让人相信。

    而现在他找上自己来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急了,开始病急乱投医,这个时候随便捏出一个人来,都得给胡惟庸先把罪名安上。

    另一种可能就是自己与朱汜之间的对话被毛骧给听了去,使得他以为自己掌握了一些旁人无法接触到的事实,这才把自己拉出来刑讯逼供。

    以现在胡轲所掌握的信息来看,第一种可能几乎没有。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一次虽然名义上毛骧以及整个诏狱的所有人员都肩负着艰巨的任务,需要毛骧想尽办法从胡惟庸嘴里把他的罪证审出来,才能使案件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但实际上这件案子并不需要什么太过详细的证据,换句话说,无论毛骧这里到底审不审得出来什么具体的罪证,胡惟庸这案子最终也会被彻底办成死案。

    毕竟这里边所涉及到的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权臣弄权那般简单,整个案子的核心也根本不是胡惟庸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他做出过什么悖逆皇帝的事情。

    朱元璋之所以要卡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把胡惟庸治罪,他所谓的便是要将数千年来一直和皇权形成对立的相权,彻底的消灭。

    这一次的行动看上去不过就是皇帝整顿吏治是常用的手段,但实际上朱元璋这一次就是要一劳永逸的将相权彻底消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胡惟庸在这场行动中的最大作用,其实就是通过自己之前那些胆大妄为的行为,加速了朱元璋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步伐而已。

    换句话说,朱元璋就是为了自己心里的那道陈年老醋,才包的这顿没有馅儿的干巴饺子。

    无论胡惟庸这个丞相到底是不是嚣张跋扈,欺上瞒下,只要他还坐在丞相这个位置之上,那么他便免不了成为朱元璋下手的对象。

    这其中的差别便在于胡惟庸这个人确实是有问题的,他的这些罪名如果彻底的审清之后,能够使朱元璋这次本来不太合乎事宜的行为变得名正言顺。

    因为胡惟庸的罪证并不重要,也就使得朱元璋在这一段时间也不可能给毛骧施加太多压力。既然皇上都不着急,就算毛骧在乡立功也不至于病急乱投医。

    如此以来第一种猜测被排除,那么所剩下的便只有第二种可能,那便是毛骧听到了自己与朱汜之间的对话。

    而朱汜不过是诏狱里一个年轻的狱卒,如果他的身份真的如他描述的那般简单的话,又怎么可能引来毛骧这个家伙的特别关注。

    在外面获取稀奇,但是在诏狱这样一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机构里,却不要太多。

    “你小子这回的感觉倒是没错,这小子虽然看上去跟我们这种人整天乐呵呵的,但他私下里身上展露出了那股子气质,却绝对不是寻常人家出生的孩子能够有的。

    和我这种狱卒不一样,人家那可是直接穿上了亲军都尉府的衣服,那身衣服虽然在京里算不得什么,可是一旦出去办差,便是地方的县太爷也不敢对他们轻视。

    他小小年龄能混到这个位置,若无家里资源的帮扶,绝无可能。”从老王的语气中可以听得出来,这诏狱里边对朱汜身份起疑心的,不止胡轲一个。

    “那你们之前就没猜过,这家伙到底是谁家的公子哥?”胡轲顺着老王的话问道。

    “那怎么可能没猜过,别说猜了,我们几个老伙计之间甚至还有赌约。只等着这位公子将来高升之后,我们从外面再打探一点消息回来开这桌呢。”老王朴实的脸上,这个时候也传出了一丝狡黠。

    甚至于想到那赌注的丰厚,他不由得激动的搓了搓手。

    “实话跟你讲,我们这些人当初对朱汜的身份有很多种猜测,最为大胆的甚至说朱汜可能是当年朱文正在世间的遗腹子。”

    说到这老王停顿了一下,他想看看这个当初让自己震惊的半天合不拢嘴的猜测,现如今又会让胡轲这个聪明人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从年岁上算的话,这家伙倒也能赶上时候。不过你们中就没有人猜一下这个家伙,可不可能是位皇子。

    按照他现在的外貌来看,燕王楚王、齐王都差不多是这个年龄。”胡轲单手托着下巴说道。

    但他没有察觉到,自己这番话让原本等着看笑话的老王,此时却瞪大眼睛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怎么了?我就说你那样瘫在椅子上睡觉伤颈椎,现在好了,不听我的话抽筋了吧。”

    看到老王现在这副表情,胡轲赶紧过去扶正他,然后用手在他肩膀上用力按了按。

    “你这小子胆子真大,这人都关到诏狱里了,还敢在这里胡说八道。”胡轲手劲不小,这一按让老王在疼痛中也恢复了清醒。

    “怎么了?不过就是一群皇子嘛,将来过上二三十年等陛下和太子殿下都没了,他们的下场也不见得会比我好到哪儿去。”

    旁人不知道,但胡轲心里非常清楚,大明的这群藩王,等权力交接到第三代的时候,将会迎来一场巨大的浩劫。

    虽然自己穿越到的这一世,胡轲不确定历史的轨迹会不会和史书中记载的一样,但他心里清楚,无论大明的未来会朝何种方向去发展,但自己这种预测是绝然不会错的,在现行的这套藩王体系之下,地方权力与朝廷权力产生距离冲突是早晚的事情。

    然而就当胡轲还等着老王给自己回话的时候,他猛然一回头,却发现这个自己刚才才救过来的老狱卒,此刻更是直接从椅子上跌落,躺在地上不停的抽搐,俨然是一副犯了羊角风的样子。

    见这种场面就发生在自己面前,胡克心里不由的‘哇操’了一声,随即他便赶忙冲过去蹲在了老王身旁,然后伸出手死的摁住了他的人中。

    片刻之后,当老王的人中都快被他掐出血来的时候,这个口吐白沫的家伙,终于再次睁开了眼睛。

    “你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些,还以为你这个老狱卒在诏狱里见多识广,什么压抑的场面都见过,这没想到我不就是提了一嘴当今圣上,就把你吓成这副样子。”胡轲一边用手给因为虚弱而不停咳着的老王拍背,同时也没忘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对方宽心。

    “我说你小子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哥我今天没啥要求,就想你看在我已经年长的份上饶我一命。

    你是没几天活头了,可你说要临走了还把我给牵连上了,你到了地府能安心吗?”

    自己刚才差点被胡轲的话给吓死,老王这半会儿刚缓过神来第一时间就想求这位爷放过自己,紧张之下,竟是连自己的辈分也主动往下降了一级。

    “放心吧,这诏狱里密不透风,我就是放个屁都传不出三尺。现在这刑房里就咱们两个,这里说的话又怎么可能被别人给听去。”胡轲依旧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年轻人,这诏狱可没你想象的那般密不透风。”老王再一次发出了警告。虽然自己的位置不高,可是诏狱里有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他却比指挥使毛骧还要清楚。

    不过在发出这样一个警告之后,老王没有给胡轲思考的时间,而是直接将话题重新引回到了之前的方向,他心里也在害怕,怕这小子在情绪失控了之后,又说出什么逆天的话来。

    “诏狱在外人眼中获取还有一层神秘感,但在陛下眼里不过就是一个腌臜的地方罢了。堂堂皇子的身份,怎么可能被发配到这样一个暗不见日的地方来。”

    老王算是给胡轲之前的提问画上了句号。

    “你既然说的这么肯定,那想必你心里一定是有答案的,那快说来听听,不要给我再绕弯子,毕竟我的时间不多了。”胡轲回道。

    “按照我们之前的才推测,这家伙应该是洪武二年翰林学士朱升的孙子。”在胡轲焦急的眼神中,老王终于揭露了自己的答案。

    “说说你们的理由。”

    “其实也不复杂,这小子能来诏狱说明家里有点身份,不过也是因为来的是诏狱,说明他家里的背景并不深厚。现如今朝里,姓朱的也就那么几个。

    这里边最符合条件的便是朱升。论及当初的地位,朱升可是给当今陛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那位,单凭这九字方略就使得朱学士足够在把名字写在大明的功臣簿上。

    不过不幸的是朱学士,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就已经离世,现如今他儿子虽然还在朝里任职,但家中势力显然已经大不如前。”

    老王不无得意的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只不过在他这样毫无顾忌议论朱汜身份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当事人已然出现了在了刑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