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汉宫风茂 / 【004】邓通钱

【004】邓通钱

    大概是见晋献公面露迟疑,宠妃骊姬又道:“太子数次领兵,百姓都拥护他,怎么能因我这微贱的人的原因而废掉被人称贤名的太子而去立少子?你一定要那样,我就去自杀。”

    骊姬是表面佯装称誉太子,暗地里却叫人诽谤太子,实则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骊姬对太子申生说,晋献公梦见他的母亲齐姜,让他不要忘了前去曲沃祭祀一番。

    太子申生于是到曲沃祭祀他母亲齐姜。回来后,按当时的规矩把祭祀的酒肉送到宫中,献给晋献公。恰好当时晋献公外出打猎去了,于是将胙肉放在宫中。骊姬暗中派人在胙肉和酒中放了毒。

    过了两天,晋献公打猎回来,厨师将胙肉奉给晋献公,晋献公要吃胙肉。

    骊姬从旁边阻止晋献公,说:“胙肉来自远方,应试试它。”说着,便把胙肉给狗吃,狗死了;给宫中厮役喝酒,厮役死了。

    骊姬见状失声惊呼:“太子为何这般残忍!连他父亲都想杀了,好去接替他,更何况其他人呢?再说父君老了,是早晚要死的人,竟迫不及待而想谋害他!”

    见晋献公已经动怒,又佯装劝说晋献公,实则火上浇油道:“太子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希望让我们母子俩躲到别国去,或者早点死了算了,不要等你百年之后,白白让我们母子俩被太子糟踏。”

    又说,“早先你想废他,我还反对;到如今,我才知道在这件事上是大错特错。”

    骊姬的妹妹听说了,遂也来了晋献公身边,与骊姬一唱一和地询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又劝说晋献公不要动怒,她说。“保重自己,就是替姐姐和我着想。”

    虽是劝说,更像是坐实“晋国太子弑父”一事。

    消息因此传了出去。太子申生听说了,惊惧之下百口莫辩,逃奔出绛都。

    献公下令杀死申生的师傅杜原款,申生逃到曲沃。

    杜原款临死前,吩咐一个名叫圉的小臣转告申生,说:“我没有才干,智谋少,又迟钝,不能担负教导储君之责,以至被处死。我没能洞察国君的心思,让你及早抛弃太子的地位跑到别国隐伏下来。我又生性拘谨守本分,不敢与你一起出走。因此对你的诽谤,我没有为你辩解,这才使你陷于危难,遭到骊姬的暗害。我杜原款并不怕死,遗憾的只是跟骊姬共同分担了罪恶的责任。我听说君子不会丢掉忠爱的感情,不会对谗言申辩,遭到谗言陷害而死并无不可,还有好名声留存于世。至死不改变对国君的忠爱之情,是坚强的表现。坚持忠爱的感情。让父君高兴,是孝顺的表现。抛弃生命却达到自己的志向,是仁德的表现。临死还想到卫护国君,是恭敬的表现。你这个年轻人努力吧!死后一定会给人民留下爱心,让百姓所思念,不也是值得的吗?”

    申生答应了。

    有人对申生说:“不是你犯的罪过,为什么不离开晋国呢?”

    申生说:“不行。我走了虽能解脱罪责,但这件事的责任一定会落在父君身上,这是我在怨恨父君了。暴露父君的罪恶,让诸侯国耻笑,我还能出走到哪儿去呢?内不见容于父母,外不见容于诸侯,这是双重的困厄啊。背弃国君解脱罪责,是为了逃避一死。我听说:‘仁爱的人不怨恨国君,睿智的人不内外交困,勇敢的人不逃避死亡。’假如罪名不能解脱,出走必然会使它更重。出走而加重罪名,这是不明智。逃避死亡并且怨恨国君,这是不仁德。有罪名而不敢去死,这是不勇敢。出走会加重罪名,我的罪名不能再增加了。死亡既然不可逃避,我将留在这里等待命运的发落。

    曲沃有晋国祖庙。

    骊姬乘车前往曲沃祭祖。使人见太子申生,以晋献公的语气传话于他。

    “你对父亲都忍心谋害,还会爱国人吗?忍心谋害父亲却还固守储君之位,心存妄想,希望国人拥戴,谁能对你有好感呢?想杀害父亲来为国人谋利,国人谁会相信这一套呢?这些都是百姓所憎恶的,这样的人怎能活得长久!”

    骊姬走后,太子申生就在曲沃的祖庙里自杀了。

    临死前,派猛足去告诉狐突说:“我有罪,不听你的劝告,以至落到身死的地步。天下虽大,已经没有我容身的地方。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虽然这样,但是我们国君年纪大了,国家又多难,你不出来辅佐他,我们国君怎么办?你假使肯出来帮助国君谋划,我申生就算是受到你的恩赐才死的,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所以,他后来的谥号叫“共君”。

    晋公子重耳,母为狐姬。晋大臣狐突便是重耳母族长辈,他的话,公子重耳也要听。而太子申生死后,公子重耳便是晋公子里继位储君呼声最高的那一个:

    当然,还有汉宫相传,汉高祖刘邦曾就汉初分封诸王事宜,问计于张良。张良说:“最恨谁,就封谁居高位。”

    也可能,是问汉高祖刘邦,想要留下谁呢。因为张良是“留侯”,遂他只出“留策”,不做杀戮事。“诛杀功臣”的事,问他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的。